病例分享
近日,我院急诊科来诊了一位急性胸痛的老年男性患者,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已经出现心室颤动、意识障碍表现,予电除颤、胺碘酮复律、气管插管等处理心律恢复窦性。后急诊送导管室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呈均衡型。LM未见明显狭窄,LCX近段狭窄60%,RCA中段狭窄50%,TIMI血流3级;LAD近段完全闭塞。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对LAD植入冠脉支架后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转入后对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评估时发现:患者左心功能有明显有下降。
为挽救患者生命,让重症患者的救治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梁茂锦主任指导下,主治医师梁伟锐、张英锦等重症医学科医师为患者行“PICCO(经肺热稀释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图为患者置入了右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及右股动脉PICCO导管,进行PICCO监测
经监测发现该患者心源性休克,心输出量降低,肺水增多,医疗组立即为其调整治疗方案:在PICCO监测指导下严格管理出入量,每日床旁彩超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护理组加强患者气道管理,做好管路维护,精准记录患者出入量。
经过多日监护治疗,患者的循环逐渐稳定,生命体征日趋平稳,心排指数等指标明显改善,成功撤离呼吸机后转到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这是我院在罗定地区率先开展的对心肺及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精准血流动力学监测。
PICCO技术运用于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容量管理,作为一种重要辅助诊断工具已成功救治多名脓毒症、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科普知识
01
PICCO技术的简介
PICCO监测技术是一种简便、微创、精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能直观、准确、连续反映患者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外周血管阻力等容量指标,对临床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指导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面更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其创伤和感染风险小,导管放置过程简便,只需置入上腔静脉导管和股动脉导管(大动脉常选择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入股动脉)。医生可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迅速且精准量化的保证。
02
PICCO技术的工作原理
置入1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根股动脉导管,用温度指示剂注入中心静脉后,分布于胸腔内各个腔室,根据股动脉测得温度衰减曲线,即可得出各个腔室容量的分布情况。测量从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冰盐水,容积和温度很快弥散至心脏及肺内,当动脉热敏探头探测到热量信号时,即可识别温度差并汇成曲线,计算机自行对该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一基本参数,并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每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水指数。
03
PICCO技术的适应症
凡是需要进行心血管功能和循环容量状态监测的病人,如外科、内科、心脏、烧伤以及需要中心静脉和动脉插管监测的病人,均可采用PICCO。包括但不仅限于:
1.休克;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3.急性心功能不全;
4.肺动脉高压;
5.心脏及腹部大手术;
6.严重创伤;
7.脏器移植手术。
近年来,我院重症医学科持续发展,始终秉承“厚德敬业、大医精诚”的院训,在引进高端精密设备的同时,医疗技术水平亦不断提升。PICCO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革新了重症医学科病情监测的方式,为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极大提高了我院危重患者的救治质量。
联系地址:罗定市人民医院二期住院大楼8楼重症医学科
联系人:梁茂锦主任、梁伟锐医生
联系电话:3882372、3882526
供稿:重症医学科 梁伟锐